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定期给身体做检查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。体检能够发现身体中出现的隐患,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防止拖成大病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。生活中一些疾病不通过体检难以发现,比如很典型的肠道息肉,平时很难察觉它的出现,当你察觉到它的存在时,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。所以肠道息肉到底是什么?下面来具体看。

肠道息肉到底是什么?
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。息肉产生的原因与反反复复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,尤其是经常有反复胃肠道炎症疾病的患者更是高发人群。此外,低纤维饮食对大肠息肉的产生影响非常大,吸烟也会刺激腺瘤性息肉的发生,家族性大肠癌也是和遗传有关系。
由于摄入的饮食等原因,代谢产生的废物残渣中存在异物,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性。所以肠道相比其他地方更容易长“息肉”。
肠息肉按照组织学分类,可分为腺瘤性息肉、炎性息肉、错构瘤型息肉等。
腺瘤性息肉是结肠和直肠最常见的一种肠息肉类型,为单个或多个,有蒂或无蒂。包括管状、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,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,需要及时治疗。
炎性息肉是因黏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的,一般伴有炎性的原发症。比如溃疡性结肠炎、肠结核、克罗恩病等,是一种良性的病变。
错构瘤型息肉相对少见,其中包括幼年性息肉及黑斑息肉综合征,一般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。
除按组织学分类外,还可按发生部位分为直肠息肉、乙状结肠息肉、左半结肠息肉、右半结肠息肉、十二指肠息肉等。当身体出现肠息肉时,会有什么症状?
肠息肉的症状取决于息肉的部位,如果息肉位于直肠内,可以出现排便不适,便血。多表现为便血且血迹附着于粪便表面,不与其混合。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,出现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以及贫血、消瘦等全身症状表现。如果息肉增大会出现肠梗阻的表现,及腹痛、腹胀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。同时肠息肉具有癌变的可能性,息肉越大,性质为上皮内瘤变或绒毛状腺瘤时,癌变概率最高。
盐城德馨医院(原盐城协和医院)提示:由上可知,肠息肉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小的,如果发现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及时处理,做好相关的治疗。